來源:投中網(ID:China-Venture) 作者:黎曼
大家應該都看到了最近流行一個段子吧:投資人前年投消費、去年投芯片、今年投簡歷;創業者前年找A輪,去年找B輪,今年找工作;分析師前年看宏觀,去年看板塊,今年看大門……
以上說法被稱為“2022年最佳段子,沒有之一”。
段子之所以被稱之為段子,就是因為把魔幻現實描繪得淋漓盡致深得大家的共鳴。就拿一級市場來說,投資人前年投消費、去年投芯片確實是形勢所逼,今年的大趨勢是新能源,所以,就像我同事所寫,今年VC們都在翻著元素周期表找項目。
行業層層傳導,FA馬上也不服了:好家伙,這幫投資人翻臉也翻太快了,我也得跟上。這不,今年的FA,都一窩蜂學新能源去了。
“我也在學習物理化學了”
我有個FA朋友楊遠新跟我來了場坦白局。他說最近確實在投簡歷物色新工作,還問我有沒有合適的機構在招人。楊遠新之前是做消費、SaaS類項目的承銷,耕耘行業近十載,算得上資深,把投資人的喜好都摸得透透的,早兩年已經是團隊的負責人了,也是這幾年公司的業績支柱。
“現在說實話,我自己也在轉型。我也在學習物理化學啥的,看看新能源、新材料。”沒等我訝異的想法說出口,他緊接著說,“沒招啊,我得跟著有錢的爸爸走。”這位朋友是位東北老鐵,再配上老鐵們的口頭禪“艾瑪”,語色聲調就很鮮活了。
“不是只有我在學,和VC一樣,是一窩蜂都在學。”楊遠新說,他為了學習新能源,還特地找到關系要好的投資人朋友,請他喝個小酒學學投新能源的邏輯。這位投資人從化石能源為主到綠電氫能為主的知識普及,從發電、儲能和輸電的新型電力供應系統講到光伏、風電、水電的存儲、轉化、調節技術,緊接著還講了什么P型、N型硅片、HPBC、HJT等新材料詞匯……楊遠新干了一杯酒,又點了一支煙,他有點恍惚,感受到了一種學生時代被考試支配的緊迫。
“你看我之前做軟件做SaaS都這么冷,我都沒想轉型,但想不到今年消費會歸零。”楊遠新強調,這不叫斷崖式下跌,是直接砍到腳上了。“就像此前高速前行的列車,啪一下,突然急剎車了,我們車上的人都沒有反應過來,都懵了,這咋就停了呢。”
楊遠新今年基本上沒賣出一個項目,手頭有幾個去年和年初接的案子其實已經忙活半年多了,見了七八十家機構了,還是沒成。“這些項目放在去年肯定都能拿到錢,之前也融了好幾輪了,今年就是走不下去了。”從年初遇冷,楊遠新跟自己說再等等,再探了小半年水溫,他的情緒就有些繃不住了。
“買方都變了,太痛苦了。”他摸了一圈,發現其實機構手頭并不是真的沒錢,只是方向變了,他們現在喜歡包括儲能、光伏、新能源汽車、電子核心零部件這些新能源方向了。
“去年,大家還都是各種看好新消費,各種看好企業服務,各種看好SaaS,各種看好軟件,然后今年全部都不看好。說看好的和不看好的,都是同一撥人,你說這幫人是不是像個渣男,你這變太快了,我們都沒反應過來。”
楊遠新接觸了一個以金融科技立項的基金,當初口號喊不小,現在基本投新能源去了,直接把那個口號給斃掉了,“完全翻天覆地的一個變化。”
面對劇變,FA們只能開始學新能源自救了。
那種成交的感覺失靈了
從新消費到硬科技,從創新藥到半導體再到新材料,風口輪流變,或許連投資人他們自己都說不明白自己的喜好,而FA可能就是那個比投資人自己都更懂他們喜好的一幫人。
“你要知道,我們FA,鏈接著幾千個投資人,我每周都會見幾個投資人,每年都見幾百個投資人的,所以對一級市場的感知肯定是很強的。” 楊遠新感覺太難了,可以說今年是他從業以來最難的一年。
令FA們感到害怕的是,那種成交的感覺失靈了。往年,你拿了個項目,自己就能感覺能不能賣出去?,F在楊遠新已經沒有這個感覺了,因為市場變了。“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感知,這相當于一個行業共識了。”
好多人給楊遠新介紹項目,他也是真的有碰到不錯的。比如,前兩周他看到一家做軟件的企業,團隊全是清華的,整個產品技術門檻都還挺高。這要放在去年他肯定就接了,100%能拿到錢,但是現在他心里沒有底,因為判斷不出來。所以他打算去找了兩個投資人朋友幫忙判斷一下,只要有人說這個項目不行,大概率就不做了。
楊遠新現在經常出去和圈內的好友坐下來聊聊,探探大家的口風。他發現圈里子再難以顯現往日的那種拼搶項目的熱忱。
不消說,楊遠新也是經歷過大大小小風口的,盡管深諳資本市場的游戲規則,但圍著投資人轉久了也難免覺得魔幻。他也認真想過,實事求是地講,做軟件它就沒價值了嗎?消費就真的死光了嗎?肯定不是啊。為什么這么明確的道理就失靈了呢。
思考太多也沒有意義。他總歸就是一句話:投資人不喜歡,為啥不喜歡,因為老板不喜歡,沒轍。
這些對FA的直接的影響就是,大家都不想接項目,尤其是“過氣”的項目。
另一FA朋友王天河也告訴我,現在的項目很難賣出去。3-5月沒啥成交量,融資周期要變得很長。“手上項目很多,至于多久能推出去,就不太確定了。另外,投資機構覺得企業估值高,拼命砍估值,企業那邊不降價,僵持住了。”
融資交易低迷有目共睹。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,2022年一季度中國VC/PE市場投資交易均值斷崖式下跌,僅為2731.73萬美元,環比下降25%,同比下降22%。2022年5月,投資案例數量393起,投資規模63.03億美元,自年后國內的疫情反復影響下,投資市場持續下沉。
投資人不出手投資的原因無外乎有幾個因素:其一,二級市場的股價暴跌,一二級估值倒掛;其二,兩三年前投的項目,現在要么死了要么活得一般;其三,外部環境因素,包括疫情的影響;其四,募資環境不好。
所以,繼VC急剎車之后,FA也跟著急剎車了。
出路
開頭的段子真的在獵頭朋友Savi的視角下不斷上演。她手頭有一個頭部FA機構的機會,連續找了一個月的人選,心態都崩了。問了FA圈子的人,對方問她還有沒有其他機會,準備不干這行了;問了VC/PE的人,人選都快失業了,還是不考慮FA。
之前許多投資人轉型還考慮FA,但現在“FA也越來越卷了”。
“好多FA今年都離開或轉型了。”Savi說,包括她自己。她從去年年底從獵頭轉去做FA,嘗試了幾個月她還是回到獵頭行業,原因是資本市場不好和太辛苦,沒完沒了的開會,也沒有固定的下班時間。她感慨,“沒進入一個行業之前都會對這個行業抱有幻想和彩色的泡泡,就是圍城吧。”
另一位FA朋友魏巍表示,市場好的時候,FA能賺更多錢這很容易理解,但隨著信息不對稱被打破,早期風險投資FA的數量可能會減少;而PE套利型FA則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會逐漸消失;風險投資后期FA和并購FA會走在一起,最終稱為精品投行。在美國,基本不存在早期FA這個行業,也沒有PE套利型FA。這類FA解決了信息不對稱,肯定提供了價值,但這個價值在未來可能沒有這么大了,未來會更注重思考和研究。
“FA大剎車之后,只會更加專業,而渠道FA的價值會越來越小?,F在FA也開始延伸業務,以后對FA的專業性也提高了,貫穿項目的各個環節都需要一定的專業性。”魏巍說。
楊遠新也跟我生動比喻了一番。“現在你是必須得專,不是說你現在行情不好就茍著就行,就像你寫文章似的,以前你可能湊合著寫一篇,現在你必須得專業化。”
不過,就在不久前,楊遠新看到兩則新聞。一則是巴菲特減持比亞迪。他心里一緊,難道巴菲特開始看空新能源行業了?那二級市場是不是又要變了?另一則像跟說好了似的,寧德時代股價在前段時間大跌,創了新低。此時正學著物理化學的楊遠新心里又升起了一絲擔憂。
他開始擔心,新能源這股風是不是能一直吹。
(文中楊遠新、魏巍、Savi皆為化名)